最新动态

news

榴莲价格坐上“过山车”,国产水果如何趁势破局?

2023-08-02 来源:

分享到:
 
摘要

中国几乎不产榴莲,但却是榴莲消费大国,目前我国消费者能买到的榴莲多依赖进口。“榴莲热潮”之下,国内消费者对国产榴莲寄予厚望,希望能把榴莲价格“打下来”。

 

 

近几个月,榴莲频繁登上热搜。4月底,媒体报道榴莲价格腰斩,之前还是45元/斤,此后跌至20元/斤上下,网友戏称“榴莲即将9.9”“马上能实现‘榴莲自由’”。两三周后,榴莲价格迅速回升,又突破40元,有些地方甚至逼近50元/斤,市场上一些优质的品种,如金枕、猫山王榴莲都一货难求。近日,在海南三亚育才生态区,1400亩榴莲树今年首次挂果,从7月底开始陆续成熟,国产榴莲迎来首次上市。

 

多重因素造就“疯狂的榴莲”
 
 

 

榴莲有“水果之王”之称。榴莲的品种、品质不同,价格差别也很大,目前市面上的鲜榴莲基本每斤30到90元不等,金枕榴莲一般在20-40元/斤,猫山王则榴莲能卖到90-100多元/斤。榴莲价格的起伏,有多重原因。

 

中国几乎不产榴莲,但却是榴莲消费大国。目前,我国消费者能买到的榴莲多依赖进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榴莲进口量达到82.5万吨;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共进口鲜榴莲9.14万吨,同比上涨154.29%,数量为近五年内同期最高。

 

产品的售价与供求关系密不可分,榴莲价格短时间内多次起伏,主要原因在于供需关系的调整。此前我国从泰国进口榴莲数量占比达到90%以上。而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越南和菲律宾的鲜食榴莲先后获准进入中国,多个东南亚国家将在中国市场直接pk,面向中国的榴莲总出口量有所增加,这也成为了4月底榴莲价格一时下跌的原因之一。

 

虽然榴莲的进口量有所增长,但国内市场对榴莲的需求也在上涨。以北京市场为例,物美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消费者购买榴莲热情很高,物美超市今年榴莲的整体销量相比往年将近翻了两倍。总体呈供不应求的状态,使榴莲价格迅速回升。同时,4月底时榴莲价格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购买需求不断增加,供求比例的不断变化导致了榴莲价格的动态调整。

 

另据媒体报道,榴莲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也离不开“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规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兆禧认为,榴莲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热带“优稀”水果,这是价格贵的主要原因。榴莲的生长环境很苛刻,果实个头大且多刺,榴莲树高达20米,采摘难度很大;从泰国进口榴莲至少需要5天,而在树上就已经成熟的榴莲肉需要在采摘后马上用液氮进行速冻再装袋运往中国,包装储存和运输的成本都很高。中国消费者较为熟悉的猫山王榴莲,就是采用“瓜熟蒂落”的方式,纯树熟采摘,保鲜期只有三天,过期则坏,损耗极大,所以价格才更加昂贵。

 

由于榴莲构造特别,打开之前不知道果肉是否量多饱满,很多中国网友把开榴莲的过程戏称为“开盲盒”。社交媒体平台上,消费者对榴莲的热爱衍生出“开盲盒”的流量热潮,仅小红书上与“榴莲”有关的笔记就高达241万条,有媒体将其称为“带有彰显个人经济能力的社交活动”,进一步助推榴莲热销。此前,主播辛巴在直播中卖出162万颗榴莲,也被网友指责为导致商户囤积居奇、榴莲价格上涨。虽然此因果链条有待证实,但许多生鲜电商看准榴莲商机,纷纷开直播带货,已显而易见成为榴莲热度一路飙升的原因之一。

 

国产榴莲能否把价格“打下来”?
 
 

 

国人对榴莲等进口水果的喜爱无法阻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我国水果进口量翻了一番。对比国产水果,进口水果最大的优势还是品质和品种多样性。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差异,一些适合在国外种植的水果品种,在国内很难见到,加上当地育种和种植技术相对成熟,这些品质上佳的水果在国内市场上确实具有稀缺性和新鲜感,引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尝鲜欲。

 

在这波“榴莲热”热潮中,也有不少国内消费者对国产榴莲寄予厚望。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海南省三亚育才生态区榴莲基地种植的1400亩榴莲已挂上幼果,从7月底开始陆续成熟,预计产量可达3500斤/亩,每亩产值在10万元以上。按照以往的经验,价格昂贵的水果一旦“国产化”,就意味着价格大幅度降低,比如阳光玫瑰葡萄引入国内仅十余年,价格就从最初每斤300元跌至每斤10元,甚至出现几元一斤的“白菜价”。因此,网友们此次调侃称“榴莲自由来了”“距离10元3斤不远了”,透露出对榴莲降价的期待。

 

三亚试种的榴莲成功挂果。图源:人民网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海南榴莲上市,对进口榴莲的价格影响不大。“按这个数据往高了算,海南1400亩榴莲的产量也仅仅才2450吨。然而,今年我国一季度进口量就达到了9万多吨,所以短期内拉低榴莲价格的可能性不大。”

 

榴莲不同于一般的水果,种植难度比较大,而我国的榴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南省农科院热带果树研究所所长冯学杰表示,网上的报道有些夸大,海南的榴莲树基本都是小树,且开花的地块全省加起来仅有1000亩左右,就算开花也不一定结果,而出于技术瓶颈、气候条件等原因,这批榴莲还达不到上市的标准。可见,国产榴莲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去摸索和改善品质,才能满足消费者对榴莲口味的要求。

 

此外,受种植区域和规模限制,国内目前仅有海南地区种植榴莲。虽然整个海南省种植榴莲的面积已经超过3万亩,但由于树龄等原因,国产榴莲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短时间内很难将榴莲价格“打下来”。

 

即使目前规模化不足、技术条件还有所欠缺,但国内消费者“榴莲自由”仍然值得期待。首先,海南榴莲预计会在三五年内发展到10万亩,等种到“三五十万亩”,形成规模化的时候,售价就有望降低;在口感和质量方面,与进口榴莲“路上熟”不同,国产榴莲将实现“树上熟榴莲”,其成熟度和新鲜度更好,比东南亚榴莲更有优势;此外,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农民种植榴莲的收益较高,一亩榴莲树能够有8万-10万元的产值,这也有利于推动国产榴莲量产。

 

不过应理性看待的是,虽然价格会随着规模化量产降低,但价格还是由价值决定。除了供求关系,榴莲价格还受品质、品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种植难度大、营养价值高等根本性因素,就决定了榴莲“不会太便宜”。

 

国产水果
如何站得住、拿得出、叫得响?
 
 

 

近年来,针对往常备受国人喜爱的进口水果品种,国产的水果也在不断努力突破,希望让国内消费者实现“水果自由”。樱桃、猕猴桃、草莓等品种都在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在口感、品种、仓储、物流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以猕猴桃为例,猕猴桃原产于我国,但却被新西兰发扬光大,并以“奇异果”的名字打开了国际市场。为了打破市场的被动局面,我国的猕猴桃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育种方面,我国已经培育出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如“红阳”“红心”“金阳”等,不仅口感好、色泽亮、营养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在种植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陕西、四川、湖北为主的三大猕猴桃生产基地,并采用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和监测。在加工方面,我国也开发了多种猕猴桃深加工产品,如果汁、果干、果酱等,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很多水果的传统种植国家,国产水果品种育种起步较晚,技术方面仍有差距,要想超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优质农产品的打造是一个从品种、种苗、栽培直到销售的系统工程。国产水果虽然在种植技术、品种创新、储运保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想与进口水果竞争,赢得消费者喜爱,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保证产品质量,针对农药残留等问题,一定要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使消费者选择购买无后顾之忧。另外要创新产品形式和提升附加值。国产水果目前还主要以鲜食为主,这限制了其消费场景和人群。因此,国产水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创新开发深加工产品、功能性产品、个性化产品等,增加水果的附加值和差异化优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此外要做好品牌宣传,讲好水果故事。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国产水果的优势和特点,增加国产水果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正如业内专家指出,好品种、新技术和高人工投入是实现农产品溢价的深层原因。以品质作为支撑,提高附加值,加强品牌力,消费者才能更愿意为国产水果买单。国产水果要找到农产品卖出优价的品牌路径,打造良好的运营模式,在与进口水果的竞争中站得住、拿得出、叫得响,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甘怡淳

摘要

中国几乎不产榴莲,但却是榴莲消费大国,目前我国消费者能买到的榴莲多依赖进口。“榴莲热潮”之下,国内消费者对国产榴莲寄予厚望,希望能把榴莲价格“打下来”。

 

 

近几个月,榴莲频繁登上热搜。4月底,媒体报道榴莲价格腰斩,之前还是45元/斤,此后跌至20元/斤上下,网友戏称“榴莲即将9.9”“马上能实现‘榴莲自由’”。两三周后,榴莲价格迅速回升,又突破40元,有些地方甚至逼近50元/斤,市场上一些优质的品种,如金枕、猫山王榴莲都一货难求。近日,在海南三亚育才生态区,1400亩榴莲树今年首次挂果,从7月底开始陆续成熟,国产榴莲迎来首次上市。

 

多重因素造就“疯狂的榴莲”
 
 

 

榴莲有“水果之王”之称。榴莲的品种、品质不同,价格差别也很大,目前市面上的鲜榴莲基本每斤30到90元不等,金枕榴莲一般在20-40元/斤,猫山王则榴莲能卖到90-100多元/斤。榴莲价格的起伏,有多重原因。

 

中国几乎不产榴莲,但却是榴莲消费大国。目前,我国消费者能买到的榴莲多依赖进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榴莲进口量达到82.5万吨;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共进口鲜榴莲9.14万吨,同比上涨154.29%,数量为近五年内同期最高。

 

产品的售价与供求关系密不可分,榴莲价格短时间内多次起伏,主要原因在于供需关系的调整。此前我国从泰国进口榴莲数量占比达到90%以上。而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越南和菲律宾的鲜食榴莲先后获准进入中国,多个东南亚国家将在中国市场直接pk,面向中国的榴莲总出口量有所增加,这也成为了4月底榴莲价格一时下跌的原因之一。

 

虽然榴莲的进口量有所增长,但国内市场对榴莲的需求也在上涨。以北京市场为例,物美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消费者购买榴莲热情很高,物美超市今年榴莲的整体销量相比往年将近翻了两倍。总体呈供不应求的状态,使榴莲价格迅速回升。同时,4月底时榴莲价格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购买需求不断增加,供求比例的不断变化导致了榴莲价格的动态调整。

 

另据媒体报道,榴莲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也离不开“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规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兆禧认为,榴莲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热带“优稀”水果,这是价格贵的主要原因。榴莲的生长环境很苛刻,果实个头大且多刺,榴莲树高达20米,采摘难度很大;从泰国进口榴莲至少需要5天,而在树上就已经成熟的榴莲肉需要在采摘后马上用液氮进行速冻再装袋运往中国,包装储存和运输的成本都很高。中国消费者较为熟悉的猫山王榴莲,就是采用“瓜熟蒂落”的方式,纯树熟采摘,保鲜期只有三天,过期则坏,损耗极大,所以价格才更加昂贵。

 

由于榴莲构造特别,打开之前不知道果肉是否量多饱满,很多中国网友把开榴莲的过程戏称为“开盲盒”。社交媒体平台上,消费者对榴莲的热爱衍生出“开盲盒”的流量热潮,仅小红书上与“榴莲”有关的笔记就高达241万条,有媒体将其称为“带有彰显个人经济能力的社交活动”,进一步助推榴莲热销。此前,主播辛巴在直播中卖出162万颗榴莲,也被网友指责为导致商户囤积居奇、榴莲价格上涨。虽然此因果链条有待证实,但许多生鲜电商看准榴莲商机,纷纷开直播带货,已显而易见成为榴莲热度一路飙升的原因之一。

 

国产榴莲能否把价格“打下来”?
 
 

 

国人对榴莲等进口水果的喜爱无法阻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我国水果进口量翻了一番。对比国产水果,进口水果最大的优势还是品质和品种多样性。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差异,一些适合在国外种植的水果品种,在国内很难见到,加上当地育种和种植技术相对成熟,这些品质上佳的水果在国内市场上确实具有稀缺性和新鲜感,引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尝鲜欲。

 

在这波“榴莲热”热潮中,也有不少国内消费者对国产榴莲寄予厚望。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海南省三亚育才生态区榴莲基地种植的1400亩榴莲已挂上幼果,从7月底开始陆续成熟,预计产量可达3500斤/亩,每亩产值在10万元以上。按照以往的经验,价格昂贵的水果一旦“国产化”,就意味着价格大幅度降低,比如阳光玫瑰葡萄引入国内仅十余年,价格就从最初每斤300元跌至每斤10元,甚至出现几元一斤的“白菜价”。因此,网友们此次调侃称“榴莲自由来了”“距离10元3斤不远了”,透露出对榴莲降价的期待。

 

三亚试种的榴莲成功挂果。图源:人民网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海南榴莲上市,对进口榴莲的价格影响不大。“按这个数据往高了算,海南1400亩榴莲的产量也仅仅才2450吨。然而,今年我国一季度进口量就达到了9万多吨,所以短期内拉低榴莲价格的可能性不大。”

 

榴莲不同于一般的水果,种植难度比较大,而我国的榴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南省农科院热带果树研究所所长冯学杰表示,网上的报道有些夸大,海南的榴莲树基本都是小树,且开花的地块全省加起来仅有1000亩左右,就算开花也不一定结果,而出于技术瓶颈、气候条件等原因,这批榴莲还达不到上市的标准。可见,国产榴莲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去摸索和改善品质,才能满足消费者对榴莲口味的要求。

 

此外,受种植区域和规模限制,国内目前仅有海南地区种植榴莲。虽然整个海南省种植榴莲的面积已经超过3万亩,但由于树龄等原因,国产榴莲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短时间内很难将榴莲价格“打下来”。

 

即使目前规模化不足、技术条件还有所欠缺,但国内消费者“榴莲自由”仍然值得期待。首先,海南榴莲预计会在三五年内发展到10万亩,等种到“三五十万亩”,形成规模化的时候,售价就有望降低;在口感和质量方面,与进口榴莲“路上熟”不同,国产榴莲将实现“树上熟榴莲”,其成熟度和新鲜度更好,比东南亚榴莲更有优势;此外,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农民种植榴莲的收益较高,一亩榴莲树能够有8万-10万元的产值,这也有利于推动国产榴莲量产。

 

不过应理性看待的是,虽然价格会随着规模化量产降低,但价格还是由价值决定。除了供求关系,榴莲价格还受品质、品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种植难度大、营养价值高等根本性因素,就决定了榴莲“不会太便宜”。

 

国产水果
如何站得住、拿得出、叫得响?
 
 

 

近年来,针对往常备受国人喜爱的进口水果品种,国产的水果也在不断努力突破,希望让国内消费者实现“水果自由”。樱桃、猕猴桃、草莓等品种都在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在口感、品种、仓储、物流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以猕猴桃为例,猕猴桃原产于我国,但却被新西兰发扬光大,并以“奇异果”的名字打开了国际市场。为了打破市场的被动局面,我国的猕猴桃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育种方面,我国已经培育出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如“红阳”“红心”“金阳”等,不仅口感好、色泽亮、营养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在种植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陕西、四川、湖北为主的三大猕猴桃生产基地,并采用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和监测。在加工方面,我国也开发了多种猕猴桃深加工产品,如果汁、果干、果酱等,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很多水果的传统种植国家,国产水果品种育种起步较晚,技术方面仍有差距,要想超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优质农产品的打造是一个从品种、种苗、栽培直到销售的系统工程。国产水果虽然在种植技术、品种创新、储运保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想与进口水果竞争,赢得消费者喜爱,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保证产品质量,针对农药残留等问题,一定要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使消费者选择购买无后顾之忧。另外要创新产品形式和提升附加值。国产水果目前还主要以鲜食为主,这限制了其消费场景和人群。因此,国产水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创新开发深加工产品、功能性产品、个性化产品等,增加水果的附加值和差异化优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此外要做好品牌宣传,讲好水果故事。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国产水果的优势和特点,增加国产水果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正如业内专家指出,好品种、新技术和高人工投入是实现农产品溢价的深层原因。以品质作为支撑,提高附加值,加强品牌力,消费者才能更愿意为国产水果买单。国产水果要找到农产品卖出优价的品牌路径,打造良好的运营模式,在与进口水果的竞争中站得住、拿得出、叫得响,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甘怡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