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news

一条差评被威胁索赔13.8万,差评边界在哪儿?

2023-07-07 来源:

分享到:

一条差评被威胁索赔13.8万,差评边界在哪儿? -pg电子娱乐网址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购已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对商家提供的商品、服务给出客观评价,是消费者常见做法。近日,广西柳州的周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一条差评笔记被商家被威胁索赔13.8万,引来多方关注。
 

图:周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笔记
来源:网络
 
 
 

差评被威胁索赔:

“您和宝宝所有档案都存着呢”

据封面新闻报道,2022年8月22日,周女士在社交平台账号上发布了一条《进来聊聊你住过柳州最不满意的月子中心》的笔记。该条笔记下,不少网友吐槽自己坐月子的经历。针对网友的评论,周女士在跟帖回复中提到了自己曾住过的月子中心具体情况。

 

图:月子中心员工在评论中公开了周女士的信息
来源:网络
 

半个月后,一名自称该月子中心的员工在笔记下发表评论,公开周女士的姓名和入住月子中心房间信息,并称“您和宝宝入住时的所有档案我们都还完整地存档着”。随后,该月子中心的官方账号在笔记下评论称“如作者不删除不实言论,将发律师函”。

 

 

 

图:月子中心声明
来源:网络
 

2023年1月,周女士收到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法院的传票。该月子中心认为周女士“刻意引导用户做出不利于月子中心的评论……导致多名用户在看到帖子之后不敢来该月子中心坐月子”,“违背事实的污蔑与诋毁”给其造成了“商业上可信赖利益的巨大损失”,将周女士和社交平台一同告上法庭,要求其删除笔记,并赔偿财产损失10万元、支付其为维权产生的费用3.8万元以及全部诉讼费。

 

一审判决中,法院认为,作为消费者,周女士发布这些点评内容的行为,“并未直接对原告名誉造成损害,不符合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不支持月子中心提出的名誉侵权的赔偿诉求。但由于笔记下的评论、回复“内容并未点评商家服务与产品、留言中不乏用词偏激及贬损内容,容易引起其他消费者盲目跟从造成误会”,因此,法院认为周女士应删除“笔记”内容。对于一审判决,周女士和月子中心都表示无法接受,双方正在等待二审。
 
 
 

差评有风险?

近年来,网购越来越常态化,面对网购消费市场中纷繁复杂的商品和信息,商家好评率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对于负面评价,个别商家非但做不到闻过则改,反而为了改评论电话骚扰、短信轰炸,甚至上门殴打消费者。

 

据公开报道,因消费者在网络发布差评,有商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消费者的微信群聊记录、微信个人账号信息;有消费者因为在“饿了么”给商家差评且爆了粗口,被店主上门砍伤;因为女子给所搭乘网约车的司机差评,司机编造与其开房的信息发布在某色情网站,并公布女生的手机号码和微信头像……网购给差评为何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为?

 

对于网店商家而言,商品的好评率直接影响着网店的收益。因此,商家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将差评变成好评。网购平台“好评”也好,“差评”也罢,都是消费者基于自身感受和体验作出的评价,商家一味追求零差评,显然不现实。
 

 
 

“差评”侵权的边界在哪里?

设置评价机制本意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监督商家。四川消委法律顾问谢文强律师认为,消费者发布点评,不仅有利于消费者行使监督权,促进商家改进服务,进而保护消费者权益,也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有媒体指出,消费者有对商品质量和服务进行评价与批评的正当权利,但任何权利都有边界,超过边界就会侵犯另一种权利。需要看到,在评价平台上,有恶意买家利用平台的评分规则和商家对差评的恐惧心理,用差评要挟卖家,从而获取经济利益。在此提醒消费者,发布评价也应遵守合法客观真实的原则,如果恶意给出差评,将会被追责。

 

对于侵犯消费者正当权益的行为,平台和监管部门应该共同承担起相应责任,加紧完善评价体系和监管体系,减少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让消费者可以“有诉可投”,商家“有钱可赚”。

 

商家需知,一味删除网络差评治标不治本,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商家长久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根本。商家应该正视负面评价,从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零差评。

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张咏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