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数治”新形势④——数字时代,教育怎样平衡“变”与“不变”?
2021-03-11 来源: 人民数据研究院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今年,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将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拓展,我国数字经济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向着数字基建加速推进、治理数字化更加务实等方向迈进。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人民数据推出“五问‘数治’新形势”系列专访,邀请权威专家把脉数字经济,献策社会治理。
储朝晖:线上“成长的烦恼”,解决的根本在线下
数字化进程加速的当下,教育与互联网 的全方位融合极大地改善了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另一面,随着网民“触网”年龄的降低,当前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进一步显现。2021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关注教育改革与青少年成长话题。本期推出系列专访四问:数字时代,教育怎样平衡“变”与“不变”?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解读。
储朝晖:数字时代,我们不能将互联网作为教育的“操作系统”,当成社会以及教育建构的要素和系统力量,去依据互联网法则重新统合社会以及教育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而要将互联网作为教育的“传播工具”来定位,延伸现有的教育影响力和价值。
教育不能忽视新工具的发明与运用,同时又不能为工具所牵引而忘了教育自身。教育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的规律、目的、原理、原则不会因为有了互联网就发生变化;而互联网更新了人与教育的关系,成为人与教育之间的新媒介,我们教学的方式、技术、内容和传播途径,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发生一些变化。
在应对上,要正确认识新技术,在对它的特征进行全面完整了解的基础上,定准其“工具”的定位,我们要用其利避其害,尽可能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对教育的伤害,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严格执法,更规范地利用互联网。
储朝晖: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是传播,通过网络很难真正了解一个学生的内在。虽然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传播信息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但对一个人的认识不是快慢的问题,而需要真实、全面、深刻的交流。互联网技术如何发展都不可能替代直接的面对面交往,涉及到情感教育、技能教学,互联网是不能替代现实在场教学的。教育的功能涉及到很广的范畴,要做好育人的工作,最终还是要靠人,还是靠教师,还是要靠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根据互联网本身的特点来用好它。
关于当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我更倾向于用“心灵教育”的概念,“心理”主要还是对客观的理解,“心灵”还包括对信仰、对价值的理解。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要对人的成长发展有一个完整的认知。成长不只是作业,不只是考试分数。现在孩子遇到的这些问题,有一部分和互联网有关,但从根本上还是需要通过教育评价、学校管理、教学活动本身去解决。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孩子,是因为学习和生活太单调,看来看去都是课本上有限的东西,对学习的内容没有选择的渠道和余地。
要综合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学校在教育评价上,不要仅看考试分数;在管理上一定要让孩子有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上尽可能设置更多的讨论,增加学生的活动,不要只是简单地在台上一直讲、学生一直坐着听。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孩子的成长,做好工作、挣钱和孩子教育之间价值的平衡。在这个基础上,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希望孩子不要过多受手机、互联网的影响,那么自己也不要沉迷于网络。家长平时要对网络上流传的东西提高辨别能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需要心与心之间的真诚沟通。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与网络带来的快乐与便捷伴生的,是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树立遭遇的严峻挑战。人民网·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教育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本位,教师和家长对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还需要加强,同时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性力量、社会性支撑不足。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不仅要助力解决传递的“同步”问题,也要更多考虑为交流的“在场”提供参考与帮助。这也是人民德育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和理念,聚合融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努力推动青少年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的意义所在。
人民数据·心理健康数据服务体系
理性、科学地利用互联网科技,方能推动教育的良性变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责编:梅亚川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今年,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将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拓展,我国数字经济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向着数字基建加速推进、治理数字化更加务实等方向迈进。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人民数据推出“五问‘数治’新形势”系列专访,邀请权威专家把脉数字经济,献策社会治理。
储朝晖:线上“成长的烦恼”,解决的根本在线下
数字化进程加速的当下,教育与互联网 的全方位融合极大地改善了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另一面,随着网民“触网”年龄的降低,当前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进一步显现。2021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关注教育改革与青少年成长话题。本期推出系列专访四问:数字时代,教育怎样平衡“变”与“不变”?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