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今年,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将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拓展,我国数字经济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向着数字基建加速推进、治理数字化更加务实等方向迈进。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人民数据推出“五问‘数治’新形势”系列专访,邀请权威专家把脉数字经济,献策社会治理。
两会上,数字乡村成为委员提案和网友关注的热词之一,在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数字乡村的新阶段,解决城乡“数字鸿沟”和“同网同速”差距尤为迫切。本期推出系列专访一问:乡村振兴如何缩小“数字鸿沟”?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樊鹏解读。
人民网·人民数据:当前城乡区域差异明显,如何缩小“数字鸿沟”?
樊鹏:当前我国南北方地区乡村电子商务差距进一步缩小,中西部地区百强县数字化产品呈现出发展周期短、产品特色鲜明、后发优势明显等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基层数字经济向更均衡协调的发展态势转变。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地区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计划实施的重点难点。
首先要加快乡村新基建进程,加强农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光纤宽带、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科技加速赋能乡村基层治理打好基础,围绕农村产业、服务、治理、文化等进行以应用场景为核心的数字应用系统布局。中国数字经济产业近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向前的发展态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但基础设施的布局政府还要加强引导,使网络供应商、新技术企业、大型技术公司愿意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更多新动能。
其次,在推动数字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侧重广大农村地区的数字化人才培育和引进。制定相关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向乡村派遣人才,并在乡村中挑选有潜质的村民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培养本土化人才。
人民网·人民数据:数字化下沉将带来更多新岗位,如何吸引年轻人才回流?
樊鹏:人才匮乏和年轻人的流失是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和采用相应的激励手段,比如国家拿出部分经费支持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着力解决人才待遇问题,为人才的生活提供保障等,吸引更多的人才、科技要素、先进的数字化的资源向广大农村基层流动。
人民网·人民数据:如何让数字化持续为实现乡村振兴服务?
樊鹏:未来应继续发挥好数字平台在农村工作和乡村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着眼于统筹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尤其对于原有的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扶贫区域,须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加大数字化扶持力度,充分普及数字化手段,持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数字化应用范围和应用水平。
还应科学进行产业布局,地方政府要吸引大量的新兴技术企业参与地方政策和产业规划的制定,使地区的产业特色和新技术具备广泛的杠杆能力,增值产业效应。
数字乡村不仅要有广泛的社会治理,还要有德治和法治,要跟社会总体的发展衔接匹配起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不仅要考虑产业,还要考虑和谐稳定、宜居繁荣、团结凝聚等因素。
责编:梅亚川